天猫双11背后的技术力量:全面上云和技术大同
2019天猫双11在创造商业奇迹的同时,再次创造技术历史:核心系统100%跑在阿里云公共云上,中国唯一自研的飞天云操作系统,成功扛住全球最大规模的流量洪峰! “不是任何一朵云都能撑住这个流量。中国有两朵云,一朵是阿里云,一朵叫其他云。”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表示。 事实上,这场双11背后的技术力量,远不止支撑起54.4万笔/秒的订单创建峰值和2684亿元交易额的最新纪录。 全面上云的拐点到了 今年1月,阿里巴巴提出”不再采购物理机,所有计算都上阿里云”。过去数月,阿里在用户完全无感知的情况下,将数以十万计的物理服务器从线下数据中心迁移到了云上,同时为全社会百万客户提供全面服务。 这一过程中,完整经历云上、云下技术架构调整及产品改进,在挑战自我中验证技术的成熟,也用自身的最佳实践为云的能力作证。 “如果造飞机的人,不坐在那架飞机上,是很难有敬畏的。”阿里巴巴和所有云计算的客户,坐在了同一架飞机上,这在全球所有的云计算服务商中,仅此一家。 公开数据显示,上万家企业都已全面迁移到阿里云上,除天然具备云上基因的互联网公司外,传统工业、零售企业也都在尝试上云,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摸索商业迭代。 技术大同的时代到了 随着云的发展,软件技术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,日渐兴起的云原生技术,微服务、serverless、K8s,无一不是希望打造出更便捷、灵活的IT技术栈——脱离IT基础设施的束缚,只需要几行代码,就可以自由跳转。 这种技术自由的实现必须基于对云本身的深刻理解,甚至依赖于对颠覆IT旧时代的理想主义。 阿里巴巴应当是最符合这两点的科技公司。 过去十年,阿里最早意识到必须将云计算作为公司战略,大力投入自研云操作系统;同时,率先全球”去IOE”,打破被硬件厂商掌控的IT霸权;在发展云计算的同时不断推动开源,累计开源项目超过1000个,Star总数超过66万,成为中国自主开源项目最多的公司之一。 作为一个超大规模、超复杂的经济体,阿里核心系统的100%上云,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技术能力可以转化为公共云上的通用输出能力,使阿里巴巴的技术获得服务全社会的”零时差”能力。 【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IDC圈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】 (编辑:淮安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