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淮安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17zz.cn/)- 运营、云管理、经验、智能边缘、云硬盘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业界 > 正文

云计算根本不需要将服务器放入容器中

发布时间:2021-02-06 15:55:51 所属栏目:业界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对应的来看: 计算机的结构就是物理硬件结构,人脑的结构就是神经网络结构,这两种结构均实现了逻辑门计算; 前者的计算数据是物理电信号,后者的计算数据是生物电信号,这两种电信号均转化自环境数据的输入; 前者的输入数据是来自物理设备(如键盘鼠标传感器)

对应的来看:

  • 计算机的结构——就是物理硬件结构,人脑的结构——就是神经网络结构,这两种结构均实现了逻辑门计算;
  • 前者的计算数据——是物理电信号,后者的计算数据——是生物电信号,这两种电信号均转化自环境数据的输入;
  • 前者的输入数据——是来自物理设备(如键盘鼠标传感器),后者的输入数据——是来自生物设备(如眼睛鼻子耳朵)。

其中,人脑的逻辑门计算,在宏观上就是使用“如果怎么样,就怎么样,否则怎么样”的条件判断——这个“如果”的真假,就是进行“与或非……”的逻辑运算(可任意组合),那么在微观上就是——从输入数据、到神经网络处理、到脑细胞激活、到电化学反应、到兴奋电位(代表1)或抑制电位(代表0)。

需要指出的是,数学运算 = 逻辑运算 + 读写操作——而读写并没有逻辑(只有运动),如果没有逻辑运算,就会是没有逻辑的(大概率错误的)读写。

例如,实现二进制加法的抽象过程是:读取数字,比较数字——如果是0,写入1,即完成了加法计算——如果是1,写入0,移动高位,写入1,即完成了进位计算。

可见,计算机可以同人脑一样,进行无差别的逻辑门计算,这正是让计算机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根本原因所在。

而计算机智能明显受制于人类智能的原因,就在于:

  • 第一,逻辑推理中的数据,计算机需要依赖人类提供输入。
  • 第二,数据中的逻辑关系,计算机需要依赖人类分析描述。
  • 第三,逻辑门计算的过程,计算机需要依赖人类编程控制。

那么,计算机可以抛弃人类的帮助,自行分析数据中的逻辑关系,并自动控制逻辑门计算的过程吗?

换言之,计算机可以在逻辑门计算之上,构建出类似人类智能的智能吗?再换言之,人类智能在逻辑门计算之上,所具有的根本性的“质变”是什么呢?

智能与结构

如前所述,逻辑推理取决于逻辑门结构与数据,算力只是逻辑门结构的特性,推理过程是逻辑门结构对数据的计算,推理结果是计算后的数据——其与计算前的数据具有逻辑关系。

而计算机虽然拥有逻辑门结构,但推理过程需要人类智能提供——数据与算法,其中算法负责控制逻辑门结构,去完成对数据的计算,并得到结果。

具体来说,算法由程序描述,程序被转化成指令,指令被硬件(逻辑门结构)执行,这就实现了数据的逻辑运算,而人类智能通过编程,就可以控制计算机完成逻辑推理。

当然,算法(Algorithm)可以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(与计算机无关),即是指解决问题的完整描述,由一系列准确可执行的步骤组成,其代表着解决问题的策略。
 

相比个人消费端,经过一年的发展,5G在行业端呈现另一番景象。最新数据显示,1月~8月,广东新建5G基站61625座。全省5G套餐用户数达到2074万户,累计建成5G基站98613座。其中,广州5G产业园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5G产业园之一。

业内专家看来,5G网络的重要价值是走出通信业,应用在千行百业,而其中的难点在于,如何使其与行业需求相结合,通过创新的场景化应用和运营模式,为行业数字化提供动力。

近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IMT-2020(5G)大会主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提到,在5G商用一周年之际,看到成绩的同时,也需要正视存在的技术不成熟、运营成本高、不易消化成本等问题。5G的发展离不开创新,也需要产业链更广泛的合作。邬贺铨指出,目前手机可供选择的品种还不多,千元以下的很少,未来中低端的终端需求更大,要加大开发力度。在行业终端上,要通过与垂直行业的跨界合作丰富行业模组和芯片,但是目前的合作商业模式还不清晰。

记者观察:

去年11月1日,我国5G套餐宣告“落地”。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69万个,连接用户数超过1.6亿。截至9月底,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地市5G覆盖。根据基础运营商披露的数据,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数之和达到了1.78亿户。

(编辑:淮安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推荐文章
    热点阅读